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BNUZ > 正文

媒体BNUZ

【国际在线】著名作家莫言与北师大珠海分校师生举行座谈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审核人:孔建华 时间:2017/12/19 点击次数:
审核 孔建华 视频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单姗):12月14日至17日,“新时代·新经验·新想象”2017金砖国家文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隆重举办。莫言、韩少功等中国当代作家与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作家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对话。论坛期间,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我的文学道路”这一主题,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师生举行见面会,畅谈文学创作过程当中的有趣故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我去这头,你来那头。”

讲座一开始,全场800多人一起朗诵耳熟能详的诗歌《乡愁》,缅怀它的作者——刚刚去世的著名诗人、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名誉院长余光中。

对此,莫言表示非常感动,并直言余光中先生是自己的偶像。莫言说,余光中对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融会贯通,他的作品巧妙地吸收了两者的精髓,像“盐融化在水里”、“吃肉后转化为营养”一样了无痕迹,“这是真正高明的继承”。

莫言说:“他(余光中)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熔铸成了他的诗歌散文,形成了他鲜明的文学个性。这样一位作家,他的仙逝确实非常令人心痛。他的乡愁也不会到此为止,肯定会(被世人)继续写下去。这是人类持续的情感,什么地方都会写下乡愁。”

在互动环节,对于“乡土文学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提问,莫言表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国的乡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乡土”是永远存在的,并会随着时代变化焕发出新面貌。他说,这些年农村变化很大,物质上、精神上都有很大变化,如今乡土、农民的精神境界都已经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即使是在大城市中,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乡土”,因为有童年记忆的地方,就是你的‘乡土’。因此,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乡土文学”都不会消亡,永远都会有新东西可以写。

另外,面对作品中充斥着“假恶丑”和“病态人格”情节的质疑,莫言表示要为自己“辩护”,他的作品中并不缺乏“真善美”的内容。但他同时表示,纯粹“真善美”的世界并不存在。

莫言表示:“我想,如果世界上全是好人,这个世界会没有前进的动力。我们和恶作斗争,和丑作斗争,是人生的主要内容,正是因为这样对抗性的斗争,才使这个世界达到对抗中的和谐,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莫言还说,人具有复杂性和不彻底性,作家要改变过去作品中“好人好的完美无缺,坏人坏的一无是处”这样一种公式化的写法。

莫言说:“我们应当认识到,无论是多么光明正大的正人君子,他内心深处依然有私念、欲念,依然有他朦胧模糊的地带;无论多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依然有人性善的成分。所以我想,描写好人身上这样的灰暗地带,如何描写坏人身上的善念,正是作家的重要的任务。”

不过,莫言还笑言,如何把握“假恶丑”内容的比例考验着作家的功力,而他还要继续“磨炼”。

原文链接http://news.cri.cn/20171217/40b99a43-d455-d968-4738-ff44db87b2db.html

上一篇:【国际在线】金砖国家文学论坛在珠海举行 中外作家畅谈"新时代"下的"新经验"和"新想象"
下一篇:【港珠澳大桥】莫言上桥,寄语港珠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