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综合报道

【教师风采系列报道之一】教无止境,乐在其中—王维荣老师的教学之道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审核人:孔建华 时间:2016/11/07 点击次数:
审核 孔建华 视频

本网讯(通讯员 校记者团 林崇昕 翟佳颖 武柯凡)王维荣老师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1997年9月至1998年2月作为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并获“中美交流杰出服务”的认可;2005-2006被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系授予优秀博士生称号;2006年、2007年两次获得伊利诺州立大学授予的“未来校友带头人”称号和伊利诺州双语教学年会颁发的“专业发展奖”。目前是北师大珠海分校教育学院教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设计》、《教育文献选读》等专业必修课和双语课程。


目中有人,尊重和关注每一位学生

王老师表示:“这些年的从教工作让我感觉到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不同的才能和多种表达方式。”因此,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她都会注意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在和学生课上课下的每一次互动中都传达对学生的尊重。比如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采用手心向上的手势,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凝神倾听,积极回应,课后及时给学生回复邮件,解答他们的问题。她说:“尊重是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一直努力体现这种尊重,建立一个温暖的学习共同体。

“要让课堂里,包括后排的同学没有人处于边缘,没有成员掉队。”王老师在美国读博期间主修教师教育,国外的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对她回国以后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与集体教学中面向大多数的教学理念相比,美国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极为重视。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已成为她自觉的主观追求。

说起一个让她至今记忆尤新的例子。她第一次在美国给大学本科生上课的时候,开学前就收到学校一封来自“关心特殊学生办公室”发的一封公函。信中写道:您的班级里将有个聋生需要特殊帮助。您采取的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把他排斥在外。”想到那些精选的视频对于解读教育概念、原理特别有效,难道为了一个学生就要放弃这一有效的教育资源吗?后来,王老师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发动同学们自愿参与视频的文字转录工作,并通过加分的方式加以鼓励。开学第一天,学校还专门为这位聋生配备了一位手语翻译。

王老师特别注意班里有哪些人需要特殊的关注,比如重修生或插班生,因为他们专业基础可能不如本专业学生那么厚实,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中难免存在劣势。于是,便鼓励他们分别加入实力较强的小组,和本专业同学有更亲密的互动,避免边缘化,得到更多的同伴支持。

传递高期待,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经典教育实验表明:教师高期待,学生高成就,然而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教师的期待,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她认为,教师高期待首先体现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上。因此,开学伊始她会主动和学生协商规则,取得共识。例如,课堂上要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们发言,但是欢迎同学们举手提问或发表个人见解。此外,教师高期待还在于教师能够在学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多方面引起积极的变化。例如,在认知方面促进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思维,并增进学生学习方法策略上的知识;在情感上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热爱,感受到知识的内在价值和力量。

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教育理论引领实践,是她教学的一大特色。她认为“在课堂不能满足于使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最主要是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教育文献选读中》合作学习一篇的学习,除了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要素,王老师还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交错式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会如何分组,如何分派任务,并深化对合作学习要素的理解。

言传身教,架起沟通桥梁

第一节双语课上,她通过非正式调查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并不高,普遍有为难情绪、缺少学习动力。于是,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使学生了解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用途。在她第一次去美国访学时,由于前期访问学者的延期,美方交流负责人不断向她表达对往届中国学者的不满,大有警示之意。最后她用一句话成功消除了对方的疑虑:“Are you worried about me?”(您担心我吗?)对方连连摆手:“No,No, No!”王老师告诉同学们以他们的英语水平都能说出这句话,最主要的是能够体现沟通意图,平实的语言加上坦荡的微笑,就能够产生消除误解、建立信任、赢得尊重的效果。上述分享让学生了解外语的重要性,也帮助他们建立了学外语用外语的信心。”

关于沟通,不仅有成功经验,也有经历挫折后的反思。刚回国的时候,王老师有次公开课讲授教育目的,当提问学生怎么理解教育目的时,全班竟没有人回答,对比起美国学生生龙活虎,争相举手的情境,难免感到颇有落差。事后经过换位思考的反思,她发现自己提的问题过于专业化,应该从学生熟悉的,能够让学生言之有物的问题入手,这样学生回答积极性会比较高。

“要擅于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王老师说道。有一次她问学生平时关心哪些教育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你说的满意度是指什么呢?”王老师追问。“比如食堂、宿舍、情感等”同学回答道。王老师继续点拨:“你还可以举出很多方面,那能不能把这些内容逻辑化地表达出来?”“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同学想了想说。“好,这个思路比刚才更有逻辑视角,但是这两个维度还是宽泛了点,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理论来审视这个问题,什么叫满意,所谓满意通常是指我们的需要被满足,那么有哪些理论和我们的需要有关呢?”她问。另一位同学回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王老师回应道“非常好,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理论吧。”王老师就是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提问、追问、点拨唤起学生的知识回顾和重新整合,使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她表示: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我们现在教学应努力做到“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并获得成长。

因为热爱,所以期待。王老师通过给同学们寄语传递她的期待:“我希望同学们更为积极主动地驾驭学习,不要过分遵从权威,应培养自己的批判性、创造性。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希望你们能够担当起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崛起的重任。”

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王老师

教《积极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侯芬老师说:“王老师是一个充满正义感,责任感和亲切感的人。性格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追求高品质生活而又乐于分享的好朋友,待人接物真诚得体,特别值得我学习。绝对配得上“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校训!虽然我们不同系,但却非常关心我在教学科研上的专业成长。我会去听王老师的研究方法课,她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理念;她也会去听我的课,坦诚地与我沟通,帮助我改进提高。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互通电话或者聚餐交流近况,我工作中或生活上的快乐、烦恼、困惑或收获,都会第一时间和王老师分享或请教,每次都能获益良多。特别是在我考博的事情上,英语的复习得到王老师的倾力帮助,她分享她英语学习的心得并具体指导我的英文写作;专门抽出时间为我写推荐信,甚至帮我在导师和方向上把关,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始终对我充满信心和鼓励!总之,生活上,王老师是我的知心大姐,是我的良师益友,工作上是我的引路人!”

2016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薛同学觉得王老师恬静自笃,穿着很有品味,散发着女性的知性、典雅和气质美。“王老师非常勤奋好学,踏实笃静。我和其他同学们,在图书馆5楼研究生专用自习室,每周都会碰见好多次老师在那里安静地看书。”她说。“王老师达观真诚,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老师平日对待每一个同学,包括物业管理人员们,都特别地亲切和蔼,总是面带笑容,温柔体贴。一方面,翻阅老师的朋友圈,就可以感觉到,老师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相处得特别好,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和学习,都特别地大气,很阳光温暖。另一方面,平日课上课下,大家都很喜欢找老师交流,老师都非常耐心贴心。每周二晚上8点多下课,老师总会课下逐一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往往9点多才走。私下里和老师确定共同的学习讨论时间。老师约时间,往往会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绝不让你多等她一分钟,绝不拖延,特别自律准时。而且,熟悉了之后,你会发现,王老师是一个特别有计划有原则的人。”

研一的王同学表示:“老师的普通话中夹杂的纯朴东北口音,给人一种东北人热情耿直的印象。她总是抽周六周日双休日的时间给我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让我们都无比感激、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

大三的董同学是王老师所授英语文献选读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两门课的学生,谈及对王老师的初印象,她表示:“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给人感觉很平易近人,不会和学生产生距离感。”对于教学方面,她觉得:“老师比较注重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强调趣味性学习,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将西方的教学理念与中方的教学传统相结合,而且老师毫不吝啬自己所知的内容,非常乐意把自己的经验与我们分享,所以我们都很喜欢上老师的课。”

教育学大三的曹同学这学期上的专业课也是王老师所教,她觉得王老师是一个很有深度,有修养的老师,“留美多年的王老师富有国际化视野,对我们课上疑问或课后作业都会耐心解答。老师还爱运动,爱生活,总能给人带来正能量,是我很喜欢很敬佩的一位老师。”

摄影:彦彤 王文涛

编辑:蔡旻俊  

上一篇:【教师风采系列报道之一】教无止境,乐在其中—王维荣老师的教学之道
下一篇:2016社团大道,百团大战——校记者团专题报道

关闭